全年無休 節假日正常接診時間:2011-10-11 16:31 | 文章來源:濟寧紅房子婦科醫院
什么是子宮腺肌病?濟寧紅房子醫院婦科說,子宮腺肌病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,為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壁層,屬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特殊型,可以和“外在”或主要是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同時存在。子宮內膜可以兩種形式侵入子宮肌壁層,即彌漫型和局限型。前者為異位內膜侵入整個子宮的肌壁內,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圍和深淺可不同;后者異位內膜僅侵及某部分肌壁,形同子宮肌瘤,但其與周圍正常組織并無分界(假包膜)。
子宮腺肌病有哪些癥狀?痛經是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癥狀,見于約80%的患者。病人多表現為繼發性痛經伴進行性加重。隨著病情發展,疼痛可從經前1周左右即開始,或可延長至經后1~2周,少數患者疼痛時間在月經前后,仍呈周期性。月經過多是子宮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癥狀,常導致貧血。少數患者發生大量出血,易被誤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。此外,少數患者不孕。婦科檢查子宮增大,多為均勻性,較硬,一般不超過孕12周大小,否則可能合并有子宮肌瘤。若病灶只是生長在子宮某一個部位(子宮腺肌瘤),也可表現為非對稱性增大。子宮腺肌病沒有很明顯的癥狀,常見的就是出現月經不調,下腹部疼痛不適,墜脹及輕度痛經等癥狀。患者月經量正常或增多,經期往往有所延遲,30~50歲的經產婦若出現上述癥狀,應及時去醫院檢查。如果發現子宮均勻性增大,可進一步做B超檢查。
子宮腺肌病臨床表現有哪些?
雙合診往往發現子宮一致性長大,有觸痛,但子宮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。
繼發痛經發生在年齡較長婦女,即年近40歲時,痛經逐漸加重,往往是痙攣性,以至不能堅持日常工作。痛經是由于在經期異位內膜水腫,出血,刺激肌壁痙攣性收縮所致。
月經量增多,經期延長,少數可有月經前后點滴出血,這是由于子宮體積增大,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,及子宮肌壁間異位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之故。